全球动物防疫工作面临新课题
新华社信息(记者毛磊)人类与动物传染病的斗争已有数千年历史,这一斗争今后注定还会持续下去。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新变化固然给动物传播疾病创造了便利,但科学技术和医疗卫生手段的日新月异,也为人类战胜人与动物传染病提供了新的可能。
在去年非典疫情出现后,各国科学家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迅速识别出其病原体,反复测定了非典
病毒基因组序列,并在诊断、药物和
疫苗等研发上取得一系列成果。H5N1型禽流感在一些亚洲国家和地区蔓延后,欧美等国科学家也很快利用“反向遗传学”技术,在实验中开发出有关
疫苗原型。
但这些并不意味着人类可以对各种新兴动物传染病有丝毫的麻痹大意。非典、禽流感以及近年来引人关注的一些由动物传播的疾病,进一步暴露了全球动物防疫体系的缺陷,给全球动物防疫工作提出了亟待解决的新课题。
监测可以说是动物防疫中最重要的一环,但目前全球动物疾病、特别是来源于野生动物的疾病监测机制还不够完善。非典
病毒据认为可能由果子狸等野生动物传染给人,美国近年来也在野生鸟类中间发现西尼罗病毒,去年从非洲
进口的啮齿动物还首次将猴痘病毒带入美国。英国《柳叶刀传染病》在今年3月号杂志上刊发社论指出,野生动物作为威胁人类和家畜健康的新兴传染病最可能的来源,这一趋势已越来越明显,但全球范围内对野生动物疾病的监测还有欠缺,国与国之间存在着不平衡。
目前,美国已建立起由多个联邦政府机构参与的野生动物疾病监测体系,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正在积极努力地对人类和动物疾病进行综合监测。加拿大、英国和法国等国也建立了专门对野生动物疾病进行监测的系统。尽管如此,野生动物疾病的监测工作仍有改进余地。在去年猴痘暴发期间,美国舆论普遍认为,美国动物监管体系看似严密,其实漏洞不少,美国应该对野生动物
进口采取更严格的限制和监管。而《柳叶刀传染病》也在社论中指出,除英国和法国等少数国家外,很多欧洲国家仍缺乏一套对野生动物疾病进行系统监测的机制。这篇社论呼吁,在类似非典的新型传染病下一次来临前,全球各个角落都应当具备可
快速、系统地对野生动物疾病进行监测的能力。
不仅如此,对新兴动物传染病发病机理等的研究目前看来也需要加强。最新一期美国《新英格兰医学杂志》网络版发表的一篇评论文章指出,动物疾病的病原体要想跨越物种界限,成为人群中的流行病,不仅本身需要有传染性,还要具备在人与人之间有效传播的能力,在这一过程中遗传物质的交换似乎发挥着重要作用。在研究动物疾病跨物种传播时,不能把病原体看作是单一的和固定的,必须将其视为由大量变异形式组成的动态种群,当各种不同微生物种群共同存在于易感哺乳动物身上时,它们通过交换遗传物质发生基因重组,使其易于在人类中传播。然而科学家目前对类似过程的分子机理知之甚少,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
因此,强化全球相关科研能力建设的任务非常紧迫。(完)
看最新生猪行情 随时随地看养猪新闻 上手机版广东养猪网
wap.gdswin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