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后,母亲去菜市场买猪肉,不再大块大块地买,而是每次只买一斤左右的一小块。问缘由,母亲感叹说:“这肉价也涨得太离谱了吧,现在炒一盘青椒肉丝,估计要花掉10来元了。还是省着点吃吧!”
每年农历五六月,本是猪肉销售淡季,猪肉价格一般会有所下滑。但是,今年全国猪肉“身价”一路看涨,端午节过后,上涨的态势不但没有趋缓,反而出现加速之势。市场上猪肉零售价最高已突破每斤15元,创下历史新高。而去年这个时候,猪肉零售价在每斤8元至9元,同比涨幅超过了80%。
6月14日,国家统计局对外发布的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显示,5月份CPI同比上涨5.5%,涨幅再创新高。从结构来看,5月份食品价格上涨11.7%,占CPI同比涨幅的63.6%。而在所有食品里,猪肉成为最大的“功臣”,对CPI的贡献接近20%。
一时间,猪肉沦为千夫所指,成为舆论口诛笔伐的对象。人们形成了这样的共识:与2008年那场疯狂的通胀周期一样,那头挟雷霆万钧之势奔袭而来的猪,一举将CPI拉到了最高峰。
但是,我认为,高价猪肉如期而至,只是通胀宏观形势下,上游物价的传导结果,而不能简单地认为就是疯狂的猪“拱”高了物价。相反,猪肉涨价并非一概都是坏事。
的确,老百姓都不希望物价上涨,尤其是在当前通胀预期已见“实效”的时候。但是,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猪肉作为高度市场化的商品,其价格的上涨,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近10多年来,国内农产品(包括猪肉)价格一直呈上涨势头,这是我国城市化大背景下的必然趋势。
一方面,越来越多的农民进入城市务工,从事农业生产的人口大幅减少,而对于农产品的需求却大幅增加,一增一减之间,农产品价格上涨在所难免;另一方面,农产品价格的适当上涨,有助于改善农民生活,减少城乡之间、工农之间多年来存在的剪刀差,城市反哺农村,工业反哺农业,这对农民来说,应该是好事。
此外,和我国的石油、供电、通讯、能源等垄断市场不同,农产品市场是一个充分竞争的市场,也是一个门槛极低的市场,政府无需像对垄断市场一样进行过多的价格干预和管制,市场之手自会对供求关系进行平衡。
在老家以养猪为业的亲戚就告诉我,最近生猪之所以大幅涨价,有多方面的因素:一是饲料成本大幅上升;二是去年养猪行业经历了上半年近6个月亏损后,大量养猪户退出,现在总体存栏大幅下降;三是受去年底及今年天气和动物疫病影响,生猪存栏和能繁殖母猪存栏数量均出现下降,“仔猪养殖供应短缺的形势需要1—2年才能恢复过来”。
可以看出,这次猪肉价格上涨的原因,与2008年没啥区别,都是受成本推动及供应短缺的双重影响。
不可否认,目前猪肉价格确实畸高,但从长远而言,猪肉价格高,养猪利润大,自然会吸引资金进入养猪行业,扩大供应规模,将价格拉低。对猪肉市场的起起落落,无需过度地“一惊一乍”,更无须呼吁政府赶紧插手。
在6月15日举行的商务部例行新闻发布会上,新闻发言人姚坚就表示,“商务部对猪肉市场价格的相对稳定有信心”,“不会采取任何干预市场的措施”。
CPI涨幅再创新高,这是通胀形势继续高企的信号。如何控制通胀,以减少社会财富缩水,为艰辛的民生托底,则是我们不可回避的问题。
至于猪肉价格淡季猛涨,就交由市场来做吧。我们应该相信,“炒一盘青椒肉丝,估计要花掉10来元”的现象不会持续太长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