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德发:关注猪的营养与健康
在中国的动物营养界,李德发这个名字可谓声名远播。现为中国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院长的他,同时担任农业部饲料工业中心主任和国家饲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等职,除在学院和企业管理方面颇有造诣,在科学研究上也取得了不菲的成就,其中由他主持的“猪优质高效饲料产业化关键技术研究与推广”项目更是获得了中国科技界的最高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2002年度)。
李德发说,我国是世界
养猪第一大国,是世界第二饲料生产大国,其中猪饲料占总量的40%以上。饲料工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并且直接关系到人民生活的质量和身体健康。但是我国饲料工业的整体水平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存在较大的差距,如美国猪饲料转化率比我国高15%左右,猪的日增重比我国高10%左右。其原因主要是欧美发达国家猪饲料生产的产业化关键技术研究广泛深入,配套技术系统性强。而制约我国饲料工业健康发展的关键因素主要有饲养标准落后于实际生产的要求,消化能与可消化氨基酸数据库不健全,动物营养与饲料加工研究脱节等。
李德发教授主持的项目组从1990年8月起,从消化生理和代谢调控的基础研究、猪饲养标准、产业化配套技术研究三个层面,系统全面地开展全国大协作,综合运用饲养试验、消化代谢试验、
屠宰试验、超声波技术、同位素技术、计算机模型等手段,经过10年攻关,取得了一系列成果:建立了测定饲料氨基酸消化率的标准方法,初步建立我国第一个可消化氨基酸数据库;创建了我国第一个猪营养需要动态模型,修订第一版中国猪饲养标准。发表论文76篇,出版相关论著7部,年度科研报告8本,开发成果配套软件6套,开发各阶段猪饲料产品105个。
截至2003年,李德发的科研成果已经推广到30个省、市、自治区的278个饲料和
养猪企业,累计推广各类饲料2521.6万吨,实现直接经济效益15亿元(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研究所测算报告)。同时项目的实施,提高了饲料转化率,节约了饲料资源,提高了我国地方饲料资源的利用程度和利用效率,增加了农民收入。通过降低粪、尿中氮的排出量,减少了养猪业对环境的污染,保护了生态环境。
提及成果的获得,李德发教授特别强调了团队精神所起的重要作用。1996年,由他任中心主任的农业部饲料工业中心成立,项目开始以此为依托。为保证项目的胜利完成,饲料工业中心成立伊始即采用了先进的管理措施,如陈章良就任中国农大校长后推出的SCI政策及胸卡制度,“中心”早在5年前就已开始实行。研究方向上,“中心”也把主要精力放在猪的营养和饲料科学领域。正是凭着这种管理上的“超前”和研究上的“专一”,李德发教授把项目的研究和管理人员都紧紧地凝聚到一起,形成一支团结一致又能吃苦耐劳的优秀团队,进而在技术的研究与推广上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突破。“中心”生产的“明天牌”饲料也成为国内的一个著名品牌。
李德发教授说,项目在猪营养需要量研究及可消化氨基酸数据库建设上还存在有待改善的地方。研究也不能满足于国内一流,还要提前走向世界。为此,他依旧每天不知疲倦地忙碌着,仍然没有周末的概念,仍然每月在家和爱人一起吃饭的机会不足几次,仍然从外地回来一下飞机就直奔饲料工业中心……
为了民族饲料工业的崛起,李德发教授仍在不停地忙碌着。
看最新生猪行情 随时随地看养猪新闻 上手机版广东养猪网
wap.gdswin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