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我国现代化养猪的成就和问题
日期:2005-01-27 10:11  编辑: 超级管理员  来源:   查看: 我有话说
核心提示:浅谈我国现代化养猪的成就和问题畜牧业现代化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养猪业现代化又在畜牧业现代化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我国是养猪大国,猪肉产量占世界猪肉产量的40%以上,发展现代化养猪生产在于为国家节省土地,减少猪舍建筑面积;利用优良品种,采用先进的生产工艺和饲养技术,提高饲料转化率,最大限度地利用母猪的繁殖性能以提供更多的断奶仔猪,缩短肉猪出栏天数,提高
浅谈我国现代化养猪的成就和问题 畜牧业现代化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养猪业现代化又在畜牧业现代化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我国是养猪大国,猪肉产量占世界猪肉产量的40%以上,发展现代化养猪生产在于为国家节省土地,减少猪舍建筑面积;利用优良品种,采用先进的生产工艺和饲养技术,提高饲料转化率,最大限度地利用母猪的繁殖性能以提供更多的断奶仔猪,缩短肉猪出栏天数,提高出栏率,降低生产成本,在提高母猪单产效益的基础上获取总体效益;使我国养猪企业和专业户达到生产水平高,劳动生产率高,经济效益高的目的,同时对提高畜牧业经济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比重,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一、 现代化养猪业已经取得可喜的成就 20世纪60年代发达国家出现了集约化、现代(工厂)化养猪场,并很快传入我国。1965年北京市长阳农场就采用了育肥猪自动采食箱。70年代,国家领导人相继提出:在大城市周围应建立机械化养鸡、养猪场的指示,这对发展现代化养猪业是一个巨大的鼓舞。因此,我国现代化养猪是从北京、天津、上海、广州、沈阳、哈尔滨等大、中城市开始的,由于大、中城市具有知识密集,对外交流多、信息多、资金充裕等优越条件,因而发展较快。1976年天津大港式集约化养猪场对北京影响很大,在考察东欧国家现代化养猪的基础上,建立了我国第一座自行设计的机械化养猪场——北京红星实验猪场,同时深圳光明华侨畜牧场在70年代末从美国引进了第一套现代化养猪设备。多年来,在各级政府和农业部的领导和支持下,随着饲料营养,畜牧机械,家畜遗传育种和环境生理等学科的不断发展,通过对国外先进技术和设备的引进、消化、吸收,我们已经形成了一套比较成熟的,较为完整的,适合我国国情的现代(工厂)化养猪模式和管理方法。在各部门专家指导下,各省市已建成了一批大中型规模的现代化养猪场,如深圳光明畜牧有限公司、深圳市农牧实业公司、北京养猪育种中心、北京华都种猪繁育有限责任公司、广西国营西江农场、湖南正虹种猪场、天津宁河原种猪场、河南正阳种猪场、江西红星牧业公司、辽宁辽阳原种猪场、阜新原种猪场、山东烟台友谊原种猪场、四川省原种猪场等都已成为我国良种猪繁育基地、商品猪生产基地、优质猪出口基地和现代化养猪示范基地,其生产和管理水平已接近和达到发达国家的养猪水平。不少猪场每头平均年产2.2~2.3胎,仔猪断奶成活率达95%以上,4周龄断奶仔猪平均头重7~8千克,肉猪全程24周体重达90~100千克,全群耗料增重比3.3:1。上海跃进农场1990年每头母猪由原来平均年提供断奶仔猪23头,提高到28头(母猪有50%太湖猪血统)。河北芦台农场饲养的迪卡配套系祖代母猪平均每头年提供断奶仔猪23头。河北省明慧养猪集团有限公司是一所民营养猪企业,经过8年的艰苦创业,已由原来的24头猪发展到目前拥有220hm2土地,2800头母猪,集农、牧、果、产、加、销为一体的产业联合经营企业,该公司新引入的900头PIC配套系祖代猪已初产448窝,产活仔5286头,平均窝产活仔11.8头,哺乳4周断奶214窝,2399头,平均断奶窝成活11.21头,平均头重7.43千克,断奶成活率95.43%,配种分娩率91.43%。不少农民养猪户因地制宜的采用了饲养优良品种和优秀杂交组合,全价配合饲料和仔猪早期断奶,改善养猪环境等技术,已经把家庭养猪副业型逐渐转变为经济经营型。综上所述,我国现代化养猪已经取得了可喜的成就。 二、从五省十场看现代化养猪存在的问题和原因 现代化养猪生产在我国养猪业中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展和成就,但也存在不少问题,作者近年应邀对东北、华北、西北、华南地区五省十个猪场进行参观考察,发现的问题都是不容忽视的。 1.不了解现代(工厂)化养猪的生产工艺,仍然停留在集约化养猪的水平上。 集约化养猪和工厂化养猪是两个不同的发展阶段。集约化养猪只是高密度的饲养方法,是工厂化养猪的初级阶段,而现代(工厂)化养猪的内涵主要是在集约化的基础上程序化,其生产体系是一项系统工程,工厂化养猪生产工艺最好以“周”为单位(母猪发情周期为3周),常年均衡有节律的进行生产,必须按计划组织同步配种、同步产仔、同步断奶、同步转群、同步上市,要求按计划按批次做到“全进全出”,其中同步配种和“全进全出”是实现整个生产工艺的核心。而这些养猪场生产工艺和建筑设计的不规范都不可能按预定的生产流水线进行周转,上百个产床集中在1~2个大棚内,无法做到“全进全出”,按计划周转的目的,生产程序混乱。如东北某省S市一个投资600万元饲养600头母猪的猪场,在一栋分娩舍中产床以4列式排列,粪尿却向给饲道上流淌,且分娩床制作不合理,母猪躺卧哺乳时,下列乳头有的却夹在纵向排焊的钢盘缝隙中,仔猪无法哺乳。该场所采用的玉米,不少已经发霉,猪群普通拉稀,对生产十分不利。在某省B市一个年产万头的猪场除同时存在上述问题外,猪舍建筑过于简易,保温性能极差,冬季产仔舍的最高温度仅达9℃,只能是一个集约化养猪的简易棚舍,不可能提高生产水平。 2.浪费土地资源,建筑面积过大,生产工艺不合理。 我国人口众多,占世界人口的22%,而耕地面积仅占世界耕地面积的7%(1995年为9497万hm2),而发展高效畜牧业目的之一是减少国土资源的浪费。而在华南某省H市一个600头母猪年产万头的猪场却占用了7hm2土地,猪舍建筑11,000m2,一栋猪舍与另一栋猪舍的距离14m,无论从占地和建筑面积都是个巨大的浪费。在西北某省T市一个正在兴建的万头猪场,在一栋产房内三列式排列51个产床,首先生产工艺就不合理,而这栋产房的墙高竟达6m多,立体空间过大,不仅浪费建筑资金,同时保温十分困难,且总体布局极不合理,将繁殖区建在整个场区的下风向,对防疫将产生十分不利的影响。而在X市一个企业家却在仅有20亩土地面积上建起一座年产万头的猪场,除办公和附属建筑外,猪舍占地约12亩左右,两栋猪舍间的距离仅有2m,这与上述浪费土地和建筑面积截然相反,都是不科学的,这种猪舍通风、换气、保温、防疫都非常不利,不可能达到饲养规模和高产的目的。 3.养猪设备不规范,对生产不利。 养猪设备应便于仔猪哺乳,提高仔猪成活率,不伤种猪肢蹄,延长种猪使用年限,节约能源,不浪费饲料,有利于环境控制和污物排放。而多数猪场的母猪产床仍采用钢筋焊接和金属纺织网式床面,对母猪肢蹄伤害很大,缩短母猪使用年限,增加了淘汰率,有的场还有床面上铺设木板和利用木板制作仔猪保温箱,这样不利于清洗消毒,而且由于舍内湿度较大,木板容易霉变腐朽,而这些设备的使用时间一般不会超过5年即需更新,既不利生产又造成资金浪费。 4.出现以上问题的主要原因。 出现以上问题的主要原因是对现代(工厂)化养猪的概念和内涵缺乏深刻认识,对生产工艺流程和技术设计参数、设备要求、管理措施等缺乏全面的了解。有的单位请不懂养猪知识的建筑设计单位进行设计,他们设计几十层大楼是内行,而设计猪场却是外行,只有在有实践经验的养猪专家进行工艺和提供养猪技术参数的基础上再进行建筑设计才是可行的。如华北某省P市兴建一座年产两万头的商品猪场,是由某建筑单位人员设计的,其结果是猪舍总建筑面积多建3000多m2,专门车间面积该多的建少了,该少的建多了,由于不了解各车间的技术参数,房屋跨度与设备规模不配套,致使猪床无法安装。另外,一些“专家”缺乏实践经验,也给厂家造成了不少损失。 三、建设现代(工厂)化猪场必须遵循的几项原则 1.以现有土地面积为基础确定饲养规模。 一般饲养500~600头母猪,年产10,000~11,000头出栏猪的猪舍建筑面积为7,000~7,600m2(不含附属建筑和道路),约需占地2~2.5hm2。尽量不占耕地,选址应远离村庄、畜牧场、兽医站、屠宰场和主要交通要道,用电方便,水源充足并合乎饮用标准,地势高燥,利于排污和防疫。 2.根据生产规模,按照现代(工厂)化的生产程序在制定生产工艺流程和设计任务书中提出的技术参数,在不同猪舍的环境要求的基础上进行猪舍的建筑设计。 特别是分娩舍、仔猪培育舍是整个猪舍设计和投资的重点,要求提供最佳的环境和饲养条件,这是一个现代(工厂)化猪场成败的关键。以“周”为单位“全进全出”,全年均衡生产的生产工艺却是整个设计思想的核心。 3.采用优质耐用的专用养猪设备。 专用养猪设备应包括母猪分娩床、仔猪培育床、哺乳仔猪保温箱,不同猪群专用的采食槽(箱)、不同规格的自动饮水器、不同猪舍的供暖和通风换气设施以及整个猪场的污水处理设施等。特别值得提出的是母猪的分娩床,多年实践证明,用钢筋焊接和以金属编织网做床面对母猪肢蹄的伤害大,母猪和设备使用年限均短。而目前由燕东畜牧设备厂用镀锌板冲压漏缝床面制作的产床和育仔床(原由匈牙利引进的样品)不仅漏粪效果好,不伤母猪肢蹄,且使用年限长。而水泥砖式或木板式仔猪保温箱不仅保温效果差,不易挪动,缩小了仔猪活动范围,更不利清洁消毒。木制箱易腐朽,滋生霉菌,对猪健康不利。用玻璃钢制的保温箱较为理想。 4.在较大规模的生产场应采用“SEW”设计方案。 随着现代(工厂)化猪场规模的日益扩大,有的生产规模在年产3万至10万头。新的养猪技术和生产工艺已在欧美各国不断出现,并在生产实践中得到广泛应用。“SEW”的英文全称是SegregatedEarlyWeaning即隔离式早期断奶。此项技术的主要目的是母猪初乳中的母源抗体逐渐消失时,对仔猪实行更早断奶(10~12天),并把断奶仔猪转移到远离分娩舍的育仔区进行培育,以避免哺乳母猪对仔猪传染疾病。生产规模在1500头母猪以上,最好不采用“一条龙”流水线生产模式的设计方案,建议因地制宜地采用繁殖区——育仔区——大猪区三点隔离式,即“SEW”设计方案。在大城市周围,由于人口密集,畜产品流通量大,且来源复杂,最好不要建规模过大的猪场。 5.建议有关行业协会、有关主管部门继续组织现代(工厂)化养猪应用技术研讨会,以便更广泛、更深入地普及、传播有关知识和应用技术。 同时建议新建场的企业和单位在建场时应聘请既有一定理论基础,又有一定实践经验的专家进行生产工艺设计,以免出现以上问题和损失。 随着我国现代化事业的迅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和许多发达国家一样,养猪户逐渐减少,饲养规模不断扩大,这是我国养猪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因此,引导我国养猪业向现代(工厂)化养猪道路健康发展,不仅具有现实意义,而且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这也是每个畜牧科技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看最新生猪行情 随时随地看养猪新闻 上手机版广东养猪网 wap.gdswine.com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关闭窗口】 【顶部】 【收藏】 【挑错】【网友评论】 【此文分享至微博
查看所有评论 最新评论
 
发表评论
face6 face4 face3 face5 face2 face1 face7
验证码:  点击更换验证图片

推荐专家


  • 章亭洲
  • 章亭洲,浙江科峰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 。1965年1[详细]


  • 谯仕彦
  •   中国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动物营养系副主任 教授 博[详细]


  • 赵茹茜
  •   1984年毕业于南京大学生物系,1993年毕业于南[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