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第三季度猪肉市场形势分析
日期:2005-01-27 10:11  编辑: 超级管理员  来源:   查看: 我有话说
核心提示:2004年第三季度猪肉市场形势分析 摘要:2004年第三季度我国生猪产量增长,养殖热情高,生产效益良好。鲜冷冻猪肉出口量增加,进口量减少;加工猪肉出口增加,进口下降;活猪出口增加;猪杂碎出口、进口都增加。与上年同期相比,2004年第三季度生猪和猪肉价格上涨;产区猪肉价格上涨幅度大于销区,猪肉价格涨幅低于生猪价格上涨幅度。美国猪肉产量增加,而价格有所下降。 一
2004年第三季度猪肉市场形势分析 摘要:2004年第三季度我国生猪产量增长,养殖热情高,生产效益良好。鲜冷冻猪肉出口量增加,进口量减少;加工猪肉出口增加,进口下降;活猪出口增加;猪杂碎出口、进口都增加。与上年同期相比,2004年第三季度生猪和猪肉价格上涨;产区猪肉价格上涨幅度大于销区,猪肉价格涨幅低于生猪价格上涨幅度。美国猪肉产量增加,而价格有所下降。 一、我国猪肉生产形势分析 1、生猪产量增长,保持产销两旺的良好势头 自去年第四季度以来,生猪生产一直保持产销两旺的良好势头。据行业统计,上半年猪肉产量为2535.38万吨,同比增长4.6%,生猪存栏和出栏分别为46411.07万头和33615.28万头,同比增长2.11%和4.92%。 上半年生猪出栏超过2000万头的有四川、湖南、河南、山东、河北,出栏量分别占出栏总量的10.76%、10.32%、9.63%、7.23%、6.21%,五省出栏合计占全国总量的44.16%。广西、广东、安徽、湖北、江苏和云南、江西、贵州出栏猪均超过1000万头,合计出栏占全国的35.09%。 上半年猪肉产量超过100万吨的有四川(267.65万吨)、河南(245.57万吨)、湖南(225.53万吨)、山东(182.10万吨)、河北(156.14万吨)、广西(132.32万吨)、广东(118.73万吨)、安徽(115.48万吨)、湖北(112.26万吨)和云南(106.30万吨),合计占全国的65.56%。 2、生猪养殖热情高,生产效益好 上半年能繁母猪存栏4291.99万头,同比增长5.59%,占存栏猪的比重为9.2%,显示农户养殖有积极性,有生产后劲。2004年第三季度我国猪粮比平均为6.486,超过盈亏平衡点,比去年同期提高17.52%。猪料比平均为4.8,明显高于去年同期水平,养猪效益是近年来最好的时期。 资料来源:农业部畜牧兽医局。 二、猪肉进出口形势分析 1-9月份,我国生猪产品(包括鲜冷冻猪肉、加工猪肉、猪杂碎和活猪)出口29.31万吨,出口额6.78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38.24%和46.41%。其中,鲜冷冻猪肉出口量和出口额分别占生猪产品出口的69.89%和46.62%;加工猪肉分别占29.59%和26.94%;活猪出口占出口总额的26.30%。 生猪产品进口23.28万吨,进口额1.87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5.86%和34.30%。其中,鲜冷冻猪肉进口量和进口额分别占生猪产品的25.74%和24.06%。 我国生猪产品出口大于进口,呈现贸易顺差。 (一)鲜冷冻猪肉出口量增加,进口量减少 1-9月份,我国鲜冷冻猪肉出口量为20.48万吨,出口额为3.16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40.02%和76.39%。 鲜冷冻猪肉主要出口国家和地区有:朝鲜、我国香港地区和俄罗斯,出口量合计为18.14万吨,占猪肉出口总量的88.57%。与去年同期相比,出口到朝鲜和我国香港地区的猪肉分别增长1.61倍和19.19%,出口俄罗斯下降14.21%。 鲜冷冻猪肉出口额排名前5位的省是:山东、黑龙江、四川、河南和湖南,合计为2.92亿美元,占猪肉出口的92.36%。与去年同期相比,除河南下降外,其他省份猪肉出口均有所增长,其中黑龙江和四川出口增幅较大,分别为2.56倍和1.24倍。 从贸易方式看,一般贸易出口额为3.12亿美元,占鲜冷冻猪肉出口的98.84%;进料加工和边境小额方式出口额为365.28万美元,占1.16%。 1-9月份,我国鲜冷冻猪肉进口量为5.99万吨,进口金额为4497.89万美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分别下降了33.39%和20.44%。 美国、加拿大和丹麦是我国猪肉进口主要来源国,进口量合计为5.99万吨,占进口总量的99.87%;同比分别下降了40.67%、22.02%和31.66%。 猪肉进口排名前5位的省(市)为:广东、河南、上海、江苏和辽宁,进口额合计为4313.67万美元,占全国进口总额的95.90%。与去年同期相比,除了广东进口下降了32.73%,其他省份都有不同程度的增长。 一般贸易方式进口4454.73万美元,占鲜冷冻猪肉进口的99.04%。 (二)加工猪肉出口增加,进口下降 1-9月份,我国加工猪肉出口量为8.67万吨,出口额为1.83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34.99%和54.76%。 加工猪肉主要出口国家和地区有:日本、我国香港地区和马来西亚,出口量分别为3.50万吨、2.29万吨和1.09万吨,合计占加工猪肉出口的79.25%,同比分别增长1.24倍、5.46%和7.14%。 加工猪肉出口排名前5位的省(市)为:山东、福建、广东、上海和浙江,出口额合计为1.37亿美元,占加工猪肉出口的74.89%。与去年同期相比,5个省市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长。 从贸易方式看,一般贸易出口额为1.36亿美元,占加工猪肉出口的74.70%;进料加工和边境小额方式出口额为4599.83万美元,占加工猪肉出口的25.19%。 加工猪肉进口量为27.59吨,进口额为5.76万美元,同比分别下降了43.92%和49.81%。我国加工猪肉主要来源于我国台湾省、韩国和美国。加工猪肉进口较多的省市是广东、北京和上海。 (三)活猪出口增加 1-9月份,我国出口活猪147.67万头,出口额为1.78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2.07%和8.39%。 我国活猪主要出口地是我国香港和澳门地区,出口额分别为1.65亿美元和1292.86万美元;活猪出口到我国香港地区同比增长9.13%,出口澳门略有下降。 活猪出口排名前5位的省是:广东、湖南、湖北、河南和江西,出口额合计为1.54亿美元,占我国活猪出口的86.55%。与去年同期相比,除了湖北下降了4.78%,其余各省份均有所增长。 (四)猪杂碎出口、进口都增加 1-9月份,我国出口猪杂碎53.50吨,出口额为5.70万美元,同比分别增加了67.19%和37.57%,主要出口地为泰国和我国香港地区。 猪杂碎进口量为17.29万吨,进口额为1.39亿美元,同比分别增加了33.06%和71.14%。美国、丹麦和加拿大是主要进口来源国,占我国猪杂碎进口量的99.97%。与去年同期相比,分别增加了36.42%、36.99%和21.14%。 猪杂碎进口排名前5位的省(市)为:广东、上海、辽宁、河南和河北,进口额合计为1.30亿美元,占我国猪杂碎进口的93.27%。 三、国内猪肉市场价格分析 1、生猪价格上涨,产区涨幅大于销区 根据农业部畜牧兽医局定点调查月报资料分析,2004年第三季度活猪的平均价格为9.23元/千克,比去年同期提高了46.28%。其中9月份的平均价格为9.59元/千克,达到近几年来的历史最高水平。 资料来源:农业部畜牧兽医局。 主产区(包括湖南、四川、河南、山东和河北)第三季度活猪平均价格为9.18元/千克,与去年同期相比提高了51.74%。其中,四川涨幅最大,达到64.46%,其余四省的上涨幅度均在50%左右。主销区(包括北京、天津、上海、福建和广东)活猪平均价格为10.13元/千克,比去年同期提高了44.92%。其中天津的涨幅最大,达到48.59%,其余四省的上涨程度均在40%左右。 2、猪肉价格上涨,涨幅低于生猪 2004年第三季度我国猪肉平均零售价格为14.68元/千克,与上年同期相比提高了38.49%,低于生猪价格上涨幅度。其中9月份的平均零售价格为15.21元/千克,为近几年来历史最高水平。其中主产区上涨41.37%,主销区上涨35.04%,产区猪肉价格上涨幅度大于销区。 资料来源:农业部畜牧兽医局。 目前猪肉价格上涨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第一,消费需求快速增长。今年上半年我国部分地区暴发“禽流感”后,城乡居民对禽肉的消费量大幅减少,猪肉消费量增长较快。 第二,生猪饲养成本大幅上升。自去年下半年以来,受粮食涨价的影响,玉米、麦麸、豆柏等饲料原料价格大幅上涨,导致生猪饲养成本增加。 第三,国际市场猪肉价格上涨拉动国内生猪产品的价格上涨。 四、国际市场猪肉形势分析 1、猪肉价格有所下降,但是高于去年同期水平 2004年第三季度猪肉价格普遍低于第二季度的价格水平。其中,猪肉切块批发价格下降0.78%,腰肉(14~19磅)的批发价格下降7.8%,腹肉(带皮,12~14磅)的批发价格下降8.11%,腿肉(20~23磅)的批发价格上涨28.91%,猪肉碎屑(72%新鲜)的批发价格上涨6.63%。 美国2004年第三季度猪肉切块的批发价格比去年同期上涨22.45%,腰肉(14~19磅)批发价格上涨11.78%,腹肉(带皮,12~14磅)批发价格上涨15.11%,腿肉(20~23磅)批发价格上涨40.84%,猪肉碎屑(72%新鲜)批发价格上涨41.56%。 表2 美国猪肉批发价格 单位:美元/英担,% 猪肉 切块 腰肉 14-19 磅 腹肉, 带皮 12-14 磅 腿肉 20-23 磅 猪肉修剪碎屑, 72%新鲜 2003-01 52.89 91.83 78.02 40.82 32.78 2003-02 53.5 95.75 79.54 40.7 32.11 2003-03 55 93 84.1 47 31.5 2003-04 54.57 96.90 84.94 37.49 36.96 2003-05 61.77 108.93 96.58 猪繁育体系的建立 猪的繁育体系是将纯种猪的选育提高、良种猪的推广和商品肉猪的生产结合起来,在明确使用什么品种,采用什么样的杂交生产模式的前提下,建立不同性质的各具不同规模的猪场,各猪,场之间密切配合,形成一个统一的遗传传递系统。完整的繁育体系,通常是以原种猪场(核心群)为核心、种猪繁殖场(繁殖群)为中介、商品猪场(生产群)为基础的上小下大宝塔式繁育体系。 建立良种猪的繁育体系是现代养猪业的发展方向,标志着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养猪业发达程度。在现代养猪生产中,建立健全猪的繁育体系,能使猪的杂交利用工作有组织、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有利于良种猪的选育提高和繁殖推广,可使在育种猪群中实现的育种进展逐年不断地传递并扩散到广泛的商品猪生产群中。在繁育体系中,开展杂交所需的纯种猪,有专门的猪场和科研单位进行选育和提供,杂种猪也有专门的猪场制种,商品猪有专门的猪场进行肥育,在良好的组织管理条件下,就能达到统一经营,充分利用杂种优势,提高产品数量和质量,以取得高额的社会经济效益。 猪场专业化分工完整繁育体系要求建立不同性质和生产任务的猪场,并在统一的繁育计划下,依靠它们之间的密切协作完成猪群不断改良、提高生产力水平和获得最大经济效益的共同目的。各地可依据其社会经济条件和养猪生产力水平组建不同类型的猪场,一般划分以下三种类型:育种场或原种猪场(核心群)、繁殖场(繁殖群)和商品场(生产群)。 1.原种猪场(核心群) 处于繁育体系的最高层,在繁育体系内猪群的遗传改良上起核心和主导作用,因此又称这部分猪群为核心群。原种猪场的主要任务是根据繁育体系和育种方案的要求,进行纯种(系)的选育和新品系的培育。为此它必须建立自己的测定设施,或与专门的测定站相结合,开展细致的测定和严格的选择,以期获得最大的遗传进展。在其繁殖的后代中,经性能测定后选留性能水平优良的种猪,除保证核心群淘汰更新以外,主要向下一层(繁殖场)提供后备公、母猪,扩大或更新替补繁殖群,用于扩繁生产纯种母猪或杂交母猪,也可直接向生产群提供商品杂交所需的终端父本,或向人工授精站提供经严格测定和选择的优良种公猪,以便通过人工授精网扩大优良基因的遗传影响。没有品质优良的纯种,就不可能得到杂种效果显著的杂种猪。对本地猪的选种重点应放在繁殖性能上;对长白猪、大约克夏猪等作母本用的猪种,选种重点既要考虑生产效率,又要兼顾繁殖性能;对作父本用的杜洛克猪等品种(系),选种重点应放在生产效率和胴体品质上。 2.种猪繁殖场(繁殖群) 处于繁育体系的第二层,其主要任务是扩繁生产纯种母猪和杂种母猪,为商品猪场提供纯品种(系)和杂种后备猪,保证生产一定规模商品肉猪所需的种源,故有的国家又将繁殖群划分为纯种繁殖群和杂种繁殖群。繁殖群选种的重点应放在繁殖性能上。在一些四元杂交特定繁育体系中,种猪繁殖场还生产杂种公猪,为生产猪场提供杂交所需的杂种父本。繁殖群更新所需的后备公母猪应来源于核心群,不允许接受商品场的后备猪,也不允许向核心群提供种猪。 3.商品猪场(生产群) 处于繁育体系的底层,它拥有的母猪数量占完整繁育体系母猪总头数的85%左右,其主要工作任务是按照杂交计划要求,组织好父、母代的杂交,生产优质商品仔猪,保证肥猪群(肥猪场)的数量和质量要求,为市场提供优质的猪肉。在商品场内不做细致的选择和测定,工作重点应放在提高猪群的生产效率和改进肥育技术上,保证猪群健康,及时淘汰体质健康不良、肢蹄病、无乳症、外伤、繁殖障碍、老龄和性能低下的母猪。按照统一的育种计划接受育种场提供的终端父本猪,或由人工授精站取得指定品种(系)公猪的精液,组织好配种工作。育种场和繁殖场所做的严格测验和精心选择工作最终是为商品场服务的,从这个意义上讲,商品猪场是享受遗传改良成果的受益单位。认识这一点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实践中少数大型商品猪场拥有表现型相对一致的高产母猪群和肥猪群后,往往企图进行新品种培育或选留种猪,不按统一的育种计划接受繁殖场提供的优良后备猪,事实证明这种“另起炉灶”的做法是错误的。商品猪场的种猪,虽然表现出相对一致的高产性能,但它们的基因型是杂合体,在进行“横交”时必然会出现基因重组,产生多种多样的性状分离的后裔群体。商品猪场由于不具备严格的、完善的和足够的测验设施及测定手段,缺乏进行新品种 (系)培育所必需的基因资源、技术人员和经济实力,其结果事与愿违,不但没有培育出新品种(系),反而破坏了统一的育种计划和动摇了繁育体系的基础,最终使自己遭受重大经济损失。 总之认清育种场、繁殖场和商品场的各自性质、任务和在完整繁育体系中的所处的地位,是非常重要的。 猪群结构 开展猪的杂交利用,不仅需要建立相应的杂交繁育体系,还必须重视猪群的结构和组成。繁育体系内猪群结构是指原种猪场、繁殖场和商品场的繁殖母猪数量分别占完整体系内繁殖母猪总头数的比例。合理的猪群结构是实现杂交繁育体系的基本条件,是提高养猪生产水平不可忽视的重要问题。 猪群结构是指繁育体系各层次中种猪的数量,特别是种母猪的数量,以便计算出所需的种公猪数量和能生产出的商品肉猪。确定合理的猪群结构,可从以下两方面考虑:首先要确定商品肉猪的杂交方案和生产数量,具体采用哪种杂交方法,应根据已有的猪种资源、猪舍及设备设施条件、市场状况等进行综合判断;二是要考虑包括遗传、环境和管理等在内的各类猪群的结构参数,猪群本身的状况和性能表现,主要包括种猪的使用年限、配种方式、公母猪比例、种猪的淘汰更新率、母猪年生产力以及每头母猪年提供的后备种猪数等重要参数。‘ 在了解上述因素的基础上,无论是顺推(从核心猪群到商品猪生产数量),还是倒推(从商品猪生产数量到种猪核心群),都能推算出繁育体系各层次中各级的猪群数量。如已知核心群(原种猪群)的规模,借助猪群的结构参数和杂交模式,就可推算出繁殖猪群、生产猪群的种猪数量以及所能生产出的商品肉猪数量;相反,在生产肉猪数量确定时,也可利用猪群的结构参数和杂交模式,确定出繁育体系中各层次的仔猪数、后备种猪数和种猪数。在繁育体系中,母猪的规模是关键,许多研究表明,采用常规的二元和三元杂交方案时,各层次母猪占母猪总数的比例大致是:核心群占2.5%,繁殖群占11.0%,生产群占86.5%,呈典型的金字塔结构。表2.27是赵昕红(1994)采用线性规划方法对完整繁育体系猪群结构进行优化,模拟2000年黑龙江省生产商品猪1 300万头,在不同杂交方案和杂交组合下所得的结果。 繁育体系的任务 (1)搜集与评估现有猪群生产力水平,研究考查猪群在杂交繁育体系中的价值,筛选出最好的猪群与高效杂交模式,并付诸实施。 (2)进行宝塔式生产结构的设计,确定层次数和每个层次猪群规模,使之保持合理的比例。 (3)对两个或多个经考查在杂交体系中具有价值的亲本种群进行群内的连续选择,使育种群获得最大的年遗传进展。 (4)采用人工授精技术,最大限度地利用优秀种公猪。,人工授精还起着连接各层次的作用,因而实际上扩大了核心群的规模。 (5)使育种群的改良成果迅速地传送和扩散到商品群,使商品群也尽快地得到改良,把育种群与商品群之间的改良时距缩小到最小程度。
看最新生猪行情 随时随地看养猪新闻 上手机版广东养猪网 wap.gdswine.com
顶一下
(2)
 
100%
踩一下
(0)
 
0%
关闭窗口】 【顶部】 【收藏】 【挑错】【网友评论】 【此文分享至微博

推荐专家


  • 章亭洲
  • 章亭洲,浙江科峰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 。1965年1[详细]


  • 谯仕彦
  •   中国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动物营养系副主任 教授 博[详细]


  • 赵茹茜
  •   1984年毕业于南京大学生物系,1993年毕业于南[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