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我国饲料工业的可持续发展
日期:2005-01-27 10:11  编辑: 超级管理员  来源:   查看: 我有话说
核心提示:浅析我国饲料工业的可持续发展摘要饲料工业是畜牧业发展的基础产业,也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面对新的形势,饲料工业必须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本文对我国饲料工业的现状及发展趋势,实现饲料工业可持续发展所面临的问题如产业结构问题、饲料资源问题、饲料安全问题、环境保护问题等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思路与对策。 关键词 饲料工业 可持续发展 存在问题 对策 我国
浅析我国饲料工业的可持续发展 摘要 饲料工业是畜牧业发展的基础产业,也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面对新的形势,饲料工业必须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本文对我国饲料工业的现状及发展趋势,实现饲料工业可持续发展所面临的问题如产业结构问题、饲料资源问题、饲料安全问题、环境保护问题等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思路与对策。 关键词 饲料工业 可持续发展 存在问题 对策 我国饲料工业从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起步,已走过了20多年的历程。虽然比发达国家晚了70多年,但发展很快,现已初步建立了完整的饲料工业体系,跃居为继美国之后的世界第二大饲料生产国,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但是,进入“九五”后期,饲料工业发展的速度明显放慢,一些制约饲料业进一步发展的瓶颈问题,如饲料安全问题、环境保护问题、饲料原料问题、产业结构问题、政府部门的宏观管理与支持等问题逐渐暴露出来,现在我国已加入WTO,我国饲料工业面临着更严峻的挑战和发展机遇,如何面对和解决这些问题,是我国饲料工业能否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1饲料工业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1.1饲料工业的现状 目前,我国饲料工业综合生产能力有较大提高,产品结构趋于合理,产品质量明显改善。2000年,全国饲料工业年生产能力达到1.18亿吨,比1995年增长30%。饲料产品产量7429万吨,比1995年增长41%。其中配合饲料产量5912吨,浓缩饲料产量1249万吨。另外,2000年蛋氨酸产量达到3311吨,赖氨酸产量达到21731吨。2000年,全国配合饲料产品抽查总体合格率为80.8%,比1995年提高18.8个百分点。饲料企业向集团化、规模化发展的步伐加快,时产5吨以上的饲料加工厂由1995年的1424个,增加到2000年的1764个。饲料工业的持续增长,有力地推动了养殖业的发展,促进了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为提高农民收入,丰富城乡居民的“菜蓝子”作出了积极贡献。 1.2饲料工业面临的形势及发展趋势 经济全球化,特别是随着加入WTO,中国的饲料市场与世界市场对接,跨国公司进入我国已是必然,我国饲料工业将在更大的范围参与国际经济合作与竞争。同时随着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全国范围内经济结构的战略调整,为饲料工业的发展提出了新的思路和任务。我国已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阶段,城乡居民正走向更富裕的生活,对食品的需求,已从量的保障转为质的提高而追求营养、保健性食品,相应地对饲料及饲料添加剂的要求着重于营养、安全、可靠。 2饲料工业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问题 2.1 畜牧业产业结构问题 根据我国国民膳食结构和养殖业发展规划,在实现粮食生产规划目标的前提下,2005年、2015年和2030年,我国对能量饲料、蛋白质饲料需求量缺口较大。我国饲料添加剂工业严重滞后,不仅品种单一,供应严重不足,而且工艺落后,产品成本偏高。目前除磷酸氢钙、胆碱、甜菜碱的生产已能满足国内需要外,其它如氨基酸、维生素、抗生素、促长剂等主要还依赖进口。另外,虽然我国饲料总产量逐渐上升,但饲料加工能力相对过剩,企业普遍开工不足。2000年,我国饲料企业加工能力为1.3亿吨,产品产量只有7429万吨,开工率仅为57%,主要是市场限制造成的。 随着人们食物结构的改善,对肉、蛋、奶等动物食品的消费量将进一步增长,饲料需求量将会上升。据统计,2002年,全年肉类总产量达6125.4万吨,蛋类总产量2243.3万吨,奶类总产量919.1万吨,肉、蛋、奶总产量分别占世界的26.3%、41.0%和1.6%,肉、蛋、奶人均占有量分别为48.1kg、17.6kg和7.2kg,其中奶的人均占有量远远低于世界95.3kg的平均水平。近几年,尽管肉牛、菜牛的生产有了较大幅度提高,但猪禽的消费仍处于领先地位。而且猪、禽是耗粮型动物,牛、羊等是节粮型动物。畜牧业产品结构仍有待调整。我国人口众多,人口的增长对资源、环境的压力日益增大,“人畜争粮”问题仍然存在,严重影响着我国饲料工业的可持续发展。 2.2 饲料资源问题 我国的饲料资源总体匮乏,结构也不合理,是影响我国饲料工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在未来的10-20年,土地的减少和人口的增加将不可逆转,即使通过增加复种指数和利用科学技术提高粮食产量也难以满足饲料工业用粮。分析近年来我国粮食进口的结构表明,我国粮食进口结构已开始由以前以粮为主转向饲粮为主。据预测,2030年我国粮食需求的50%将用作饲料,即增加的粮食需求基本用作饲料,因此21世纪30年代的中国粮食问题,实质上是在保证口粮的基础上,如何生产养殖业所需的饲料粮问题。目前我国的饲料粮多为产量低、饲用效果差的粮食品种,因此改变传统的“粮食?经济作用”二元结构为“粮食?饲料?经济作物”三元结构,改变传统种植业中粮食与饲料不分的低效状况势在必行。 玉米是我国用于饲料业的主要能量饲料,产量基本能满足国内需要,但由于我国口粮玉米和饲料用玉米不分,单产高、质量优的饲料专门玉米种植面积小,造成我国饲料用玉米成本较高。我国蛋白质饲料资源严重缺乏。豆粕、鱼粉、肉骨粉等优质动植物蛋白原料,无论数量和质量都不能满足饲料工业发展的需要而依赖于进口。另外,我国对蛋白质资源的开发利用率相对较低。据统计,目前我国可利用血、肉骨、毛、羽、皮革等动物屠宰加工下脚料蛋白质饲料400万吨以上,但由于加工分散,很多资源难以收集利用;我国海岸线长,沿海鱼类资源年可开发生产鱼粉150万吨左右,但目前开发生产的鱼粉仅50万吨左右,且生产工艺落后,质量较差,造成资源浪费;饼粕类蛋白资源年产量达1600万吨以上,但由于棉籽菜籽饼粕中粗纤维含量较高且含有毒素,目前利用率分别仅20%和30%左右;轻工、食品等工业年排出的废液达5亿吨以上,若开发利用则可生产单细胞蛋白500万吨以上,但目前开发利用率不到1%,资源浪费相当严重。 2.3饲料安全问题 从20世纪80年代英国沙门氏菌感染,90年代英国疯牛病、台湾口蹄疫、香港禽流感、香港进口大陆生猪引起的兴奋剂中毒等事件到1999年欧盟的二恶英污染事件,人类对食品安全更加重视。而畜产品安全与饲料密切相关,饲料可谓是人的间接食品,饲料安全即食品安全的概念已在世界范围内成为共识,饲料安全问题也就成为饲料工业能否可持续发展的首要问题。 首先是饲料本身的安全问题,主要指部分含毒素的饲料及因霉变而产生毒素的饲料。如棉籽饼中含有棉粉,对人畜的肝细胞、心肌和性腺有损害作用;菜籽饼中的毒素源于芥子甙,在体内酶和一定温度下产生有毒物质可致甲状腺肿大;蓖麻籽饼中含有蓖麻毒蛋白等。霉菌毒素是一个世界性的问题,全球有25%以上的谷物受到霉毒素的污染。其中的黄曲霉毒素是强致癌物,据报道,黄曲霉毒素B1的毒力是氰化钾的10倍,砒霜的68倍,而且还可以转到肉、蛋、奶中。奶牛饲料中黄曲霉毒素B1的含量与牛奶黄曲霉毒素的残留量之比约200:1,猪饲料与猪肝脏中之比约800:1,肉鸡饲料与肉鸡肝脏中之比约1200:1,蛋鸡饲料与蛋鸡肝脏中之比约2200:1,肉牛饲料与牛肉中之比约14000:1,可见霉菌毒素可通过食物链危害人类健康。 其次是饲料中农药、重金属及放射性物质的污染问题。农药主要造成有机磷、有机氯污染,其中有机氯残留于作物种子、秸杆中从而污染畜产品,使畜、人肝细胞病变,引起脂肪肝。有机磷量大时引起急性中毒,并会富集于鱼、虾及鱼粉中,富集于人体内则会引起胆碱神经功能紊乱。重金属主要来自化肥的施用,会导致人畜不可逆转神经系统中毒病变。天然与人为放射性物质均可通过牧草、饲料和水进入动物体内,并蓄积于相应组织器官而危害人类健康。 再次是饲用抗菌药物、激素类及砷制剂等饲料添加剂的滥用问题。抗生素在饲料中应用早已普及,且根深蒂固。但抗生素的使用会带来一系列副作用,而且大多数饲用抗生素都存在残留问题,并最终随着畜产品成为人类食品。欧盟已决定从1999年1月起,禁用除黄霉素、莫能霉素等4种抗生素外的所有抗生素在饲料中的使用。另外激素类及砷制剂的使用,虽有一定作用,但最终会危害人类健康。上述问题都导致公众对使用添加剂生产的畜产品安全性越来越质疑,从而影响饲料工业的持续发展。 另外是转基因农作物带来的转基因污染问题。1999年,在转基因农产品中大豆约占55%,玉米约占33%,棉花约占55%,有效改善了其营养价值。但众多消费者对转基因农产品的安全性始终心存疑虑,特别是媒体披露了蝴蝶幼虫采食了转基因玉米的花粉而致死的消息之后,欧洲及日本消费者公开采取了抵制和反对态度。人们还发现,一些昆虫吃了抗病虫转基因作物后却不死亡,因为它们已对该作物产生的毒素具备了抵抗力。另外,创造出来的新型遗传基因和生物可能会有害于人类,对生态环境造成新的难以消除的污染,即所谓的转基因污染。 2.4环境保护问题 我国饲料工业的高速发展,有力推动了养殖业的集约化的规模化,但随之而来的是环境污染问题,主要是畜禽粪便污染和养殖场散发的不良气味。我国的养殖业还处于传统养殖业向现代养殖业过渡时期,养殖业带来的环境污染还未引起足够重视。由于饲料配方的不合理和有机砷、超量微量元素的使用,饲料中未被吸收的氮、磷、砷、铜、铁、锌等随粪便排出,对土壤、水体和空气造成严重污染。如何解决环境问题已成为制约我国饲料工业能否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 动物粪便作为粪肥施入土壤,长期使用将导致磷、铜、锌及其它微量元素、药物在土壤中的富集,还会随地表水或水土流失,流入江河、湖泊而污染地表水甚至地下水。从而严重影响作物的生长发育,威胁水生动物的生存,并影响沿岸的生态环境。粪便中所含的病原微生物和寄生虫卵及孳生的大量蚊蝇,使环境病原种类增多,病原菌和寄生虫的大量繁殖和污染,造成人、畜传染病和寄生虫的蔓延。而臭味与氮的污染是密切相关的,因为它们主要都来自饲料中的粗蛋白质源。粪便中最令人不快的臭气味化合物是硫化氢、粪臭素(甲基吲哚)、脂肪族的醛类、硫醇和胺类等。如猪饲料中70%左右的氨气被排泄出来,这些粪便发酵的含硫蛋白分解产生大量氮气和硫化氢等臭味气体,造成空气中含氧量相对下降,空气质量降低。 3 实现饲料工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3.1 大力开发饲料资源,提高现有饲料资源利用率 据国家权威人士研究,目前我国有十种饲料有待进一步开发利用,它们是秸杆饲料、树叶饲料、菌糠饲料、鸡粪饲料、蝇蛆饲料、蚕沙饲料、酵母饲料、酸贮饲料、羽毛饲料、绿肥饲料。开辟各类饲料资源,从而保证饲料总量不断增加,节约粮食。推行粮食、饲料、经济作物三元模式,增加优质饲料资源作物的种植面积,并重视开发利用新型高蛋白饲料如高赖氨酸玉米、高蛋白水稻。而蛋白质饲料不足,不仅影响饲料质量,而且直接限制饲料工业的发展、畜产品的增加、养殖业经济效益的提高。大力开发和优化利用我国每年5000万吨以上的糠麸,2000万吨以上的糟渣和近3000万吨以上的薯类资源,加强制油工艺和去毒工艺的改进,提高饼粕的利用效率。 3.2 加强环保型饲料的研究,健全饲料质量监测体系 实现我国饲料工业的可持续发展,其中最突出的是必须符合环保要求。必须加强动物排泄物污染的控制,发展生态畜牧业,采用多种技术对动物粪便进行处理,充分考虑不同地区自然生态和社会等条件的差异,制定动物粪便政策,控制粪便的撒播和处置。加强环保饲料添加剂和抗生素替代品的研制,包括酶制剂、中草药促生长剂、寡糖、益生素、有机微量元素等。同时研究设计环保饲料配方,控制臭味的污染及氮、磷的污染,提高饲料消化率,减少养分损失。必须防止滥用重金属、稀有元素和有毒有害微生物类饲料添加剂,饲料谷物生产要严格禁止使用污水浇灌和乱用农药,从而保证产品质量,消除饲料生产、经营和使用中的各种安全隐患,满足绿色养殖业发展的要求。 3.3 推进饲料工业科技进步,健全饲料工业技术创新体系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饲料工业发展的可持续发展同样要有现代科学技术的支撑。长期以来,国家对饲料工业科技投入少,科技投入不足饲料工业总产值的0.1%,导致人才技术储备薄弱,资金短缺,适应于未来市场的高效、低毒、无残留添加剂新产品研制开发能力差,所以我国饲料工业要进一步发展,必须依靠科技的力量。实施科技兴饲战略,加强基础研究和高新技术研究,努力解决饲料工业发展中的突出问题,应用基因工程、发酵工程、酶工程、精细化工、纳米技术等技术,研制推广安全、无污染、高效的饲料添加剂。鼓励科研单位、大专院校与企业开展多种形式的合作,逐步建立一批以企业为中心的产学研联合体,加快重大科技成果的开发和转化。 我国的饲料工业起步晚,发展快,再加上我国加入WTO后,饲料工业又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我们必须认清形势,总结经验,使我国饲料工业和养殖业在低投入、高产出、不污染环境的情况下实现可持续发展。
看最新生猪行情 随时随地看养猪新闻 上手机版广东养猪网 wap.gdswine.com
顶一下
(2)
 
100%
踩一下
(0)
 
0%
关闭窗口】 【顶部】 【收藏】 【挑错】【网友评论】 【此文分享至微博

推荐专家


  • 章亭洲
  • 章亭洲,浙江科峰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 。1965年1[详细]


  • 谯仕彦
  •   中国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动物营养系副主任 教授 博[详细]


  • 赵茹茜
  •   1984年毕业于南京大学生物系,1993年毕业于南[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