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供需情况宽松以及国家调控的影响,国内玉米一直呈现弱势整理的走势。特别是进入7月份之后,季节性的影响令玉米弱势进一步加剧。基本面的疲软是导致玉米下跌的主要原因,而奥运前国家控制粮价的措施对玉米弱势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奥运会过后玉米市场压力可能会有所减轻,对玉米行情或将有利。
奥运前夕国内玉米波动剧烈,跨年度的牛市行情一度令市场热情高涨,但受到基本面和政策面两方面的压力影响,终使国内行情趋于平淡。此前其上涨的原因,从国际情况看,主要受粮食减产和生物燃料生产需求快速增长以及投机和天气因素的共同提振,国际粮价大幅飙升。由于全球市场密切联系,国内玉米跟随大幅上涨。同时,种粮成本增加,通胀严重的内在因素也推升了价格。不过,国内玉米基本面先天疲软,加上国家在奥运之前稳定粮价的意愿较强,季节性的弱势令玉米深幅下跌。
在基本面上,国内玉米市场与国外相比有较大不同。美国农业部7月份的月度供需报告显示,美国2008年玉米播种面积为8,730万英亩,远低于2007年的9,360万英亩水平。报告同时预计,2008/2009年度玉米期末库存仅为2,115万吨,这处于历史较低位置。正是由于美国玉米供需偏紧的格局提供了CBOT玉米市场的上涨基础,在天气以及其他风险溢价的作用下,国际玉米价格得以维持在高位运行。但国内市场供需相对均衡,USDA报告预计08/09年度国内玉米期末库存仍为3,463万吨。同时国内玉米面积减少未影响产量增加,国家粮油信息中心预计2008年中国玉米产量为15,600万吨,较上年增长417万吨。
在政策面上,奥运前国内政策对粮食价格起到抑制作用。为了控制粮食价格的过快上涨,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的调控措施。在2007年12月18日,财政部和国税总局宣布,从12月20日起取消小麦、稻谷、大米、玉米、大豆等原粮及制粉的出口退税。这些产品的出口退税率大多为13%。紧随其后,政府宣布在2008年1月1日至12月31日,对小麦、玉米、稻谷、大米、大豆等原粮及其制粉共57个8位税目产品征收5%至25%不等的出口暂定关税,其中玉米、稻谷、大米、大豆出口暂定税率为5%,玉米制粉、大米制粉、大豆制粉出口暂定税率为10%。而中国从2007年10月开始,已经将大豆的进口关税从3%下调至1%。
另外,奥运期间政策性因素也直接影响到国内贸易市场对玉米的整体需求。随着奥运会举办时间的临近,为了满足奥运期间的环保要求,各地进行了大范围的整治环境工作。河北、山东、辽宁等北京周边省份质控制力度尤为强大。而上述地区集中着大量深加工企业,仅山东、河北两省,淀粉产量就占全国玉米淀粉产量的60%强。其中部分企业存在较大污染,奥运前已经部分停工停产。这给当地的玉米工业消费带来巨大损失,也对未来一段时间内当地玉米市场供需格局产生一定影响,进而影响到国内玉米市场的整体需求。
同时,国家紧缩的货币政策以及国储定期拍卖的措施也对玉米行情的发展也起到一定制约。我国今年以来5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达到17.5%的历史高位,使得市场资金流动性过剩问题得到一定缓解,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农产品市场的过度投机行为。
在奥运会之前,国内玉米市场处于较为不利的市场环境之中。而新季玉米上市的压力也随之而来,玉米季节性的弱势行情可能仍未结束。
但是,国家的对粮政策即要防止大幅上涨同时也会防止大幅下跌。面对玉米持续的低迷走势,以及保证奥运会召开的敏感时期将过,国内的调控压力可能会有所减轻,甚至出台有利于粮食价格回升的措施。之前市场上出现的一些消息已经显现出蒙胧利多。例如,2008年7月11日国家发改委正式批准了中石油、中石化和中海油共17万吨/年的3个小油桐生物柴油产业化示范项目,标志着自2007年9月叫停了新增的玉米深加工项目重新恢复,将有利于国内工业玉米消费需求的增长。
此外,上半年为满足国内市场供给,国内玉米出口量锐减,海关总署统计显示,2008年以来共出口玉米126,632吨,比2007年同期降低96.55%。下半年国内面临新玉米上市,市场供给可能增多,这为恢复玉米出口提供了条件。
综合来看,目前国内玉米供需环境宽松、政策调控压力大的情况不会在短时期内得到缓解,而季节性供应增加也会进一步压缩价格空间,玉米弱势或将延续一段时期。但是,我国对养殖业的发展采取扶持政策,奥运前的深加工需求有望在奥运后得到一定释放。随着饲料行业以及工业消费需求获得提升,玉米的产需情况可能由宽松趋向偏紧,加上当前的通胀形势有所缓解,国家政策压制力度可能会有所放松。从中长期角度来看,玉米在经过深幅的调整后,仍有出现恢复性上涨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