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季度国内小麦市场形势分析
日期:2005-01-27 10:11  编辑: 超级管理员  来源:   查看: 我有话说
核心提示:二季度国内小麦市场形势分析经过去年10月、11月两次大幅上涨之后,12月份国内小麦市场行情回调转弱。进入2004年,短短4个月国内小麦市场行情则可谓一波三折:1月份延续上年底的弱势,稳中略跌,春节过后,逐步回升,三月中旬开始快速上涨,进入4月出现明显回落,目前在3月中旬的价位上弱势整理。 究其原因: 10月中下旬小麦价格快速大幅上涨的主要原因: 首先,10月
二季度国内小麦市场形势分析 经过去年10月、11月两次大幅上涨之后,12月份国内小麦市场行情回调转弱。进入2004年,短短4个月国内小麦市场行情则可谓一波三折:1月份延续上年底的弱势,稳中略跌,春节过后,逐步回升,三月中旬开始快速上涨,进入4月出现明显回落,目前在3月中旬的价位上弱势整理。 究其原因: 10月中下旬小麦价格快速大幅上涨的主要原因: 首先,10月上旬连阴雨导致国内秋粮收获受阻、产量受挫,2003年夏秋两季双双减产。据国家统计局的最新数字显示,2003年我国粮食总产量为4.306亿吨,是1990年以来的最低年份,较上年减产5.8%;与近五年粮食总产量年平均值4.785亿吨相比,减产10%;其次,秋粮腾茬延后、墒情过重,冬小麦无法适时播种;再者,由于国际市场大豆价格暴涨,带动国内以大豆为首的油脂、油料市场行情快速大幅上扬,在一定程度上拉动了小麦市场行情;另外,收储企业惜售和加工企业争购的矛盾被迅速激化,导致市场未能货畅其流。 11月上中旬小麦价格回落的主要原因: 首先,由于10月中下旬小麦价格上涨过猛,其中存在一定泡沫,需要一个合理回归;其次,国家宏观调控手段起到了一定作用,如中储公司暂停轮入、地方储备支持加工企业等;再者,由于10月中旬以后主产区气候晴好,利于麦播,加之底墒良好,对出苗有利,2003年麦播面积有望稳定,业内对2004年小麦生产形势看好。 11月下旬小麦价格再度上扬的主要原因: 首先,10月下旬粮价的大幅上涨,使销区意识到充实粮食库存的紧迫性,开始重视库存问题。在11月上中旬粮价回落企稳后,产区销售好转,销区开始积极补库;其次,随着双节的临近,进入面粉消费高峰期,加工企业积极采购原料,由于原粮价格处于上涨阶段,货源紧张,促使面粉加工企业不断提高采购价来满足加工需求;第三,收储企业惜售心理较重,开仓出货量少;第四,华北五省(市)联合治理公路运输超载行为,导致这些地区小麦以及面粉运输不畅,进一步加剧了供求矛盾。 12月中旬以后价格下跌的主要原因: 首先,11月下旬河北小麦价格涨幅最大,加之汽运费用大增,导致京津地区转向河南采购,对河北采购减少;其次,面粉货源的激烈竞争,引发京津地区面粉价格率先下跌,对小麦价格的继续上涨形成不利;第三,年终农发行资金回收力度加大;第四,春节前农民及收储企业售粮积极性增强。 春节后价格上涨的主要原因: 首先,2月下旬开始的小麦产区的查库工作,直接影响产区出库积极性,使得短期内市场供应量下降;其次,国内稻米价格大幅快速上涨,拉动面粉及小麦价格;第三,各地集中展开竞价销售,高于当时市场价的成交价提振了小麦市场价格;第四,南方销区补库,赴产区采购小麦积极性较高。 4月份价格下跌的原因分析: 1.当前小麦生长形势较好 目前国内小麦生长形势较去年同期普遍较好,只要后期天气正常,预期今年冬小麦单产将有所提高。据农业部3月下旬农情调度显示,目前冬小麦苗情普遍好于冬前和上年同期,但仍略弱于近五年同期。全国冬小麦一、二、三类苗比例分别为36.3%、41.5%和22.2%。其中,同比分别增加1.4和0.2个百分点。 2.国家暂免进口小麦增值税,小麦进口形势良好 由于国内粮食价格大幅上涨,国家对近期到港的进口小麦取消了增值税,使进口小麦成本有较大下降,目前到港的美国硬红冬小麦的成本价在2100元/吨左右。加之今年我国签订的进口小麦单量逐步增加,有机构预测今年将会达到800万吨的进口量。进口量的增加和进口小麦成本的降低,无疑对国内小麦市场行情带来利空。 3.产区陈粮销售,市场供应量增加 最大的小麦主产省河南,继3月16日开始第一次小麦交易会之后,又相继组织了3次陈小麦的销售。由于销售集中,市场供应量加大,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大家对短缺的紧张情绪,买方开始持观望态度,采购积极性下降,价格走低。 4.面粉积压、价格回落 小麦价格上涨,带动面粉价格上涨,销路看好,受利润趋使,面粉加工量较大幅度增加,据国家统计局4月12日公布的数字,今年2月份我国骨干企业共生产小麦粉240.55万吨,同比增加27.9%,1-2月累计产量443.69,同比增加14.9%。3月份估计依然呈增加趋势,导致经销商手中面粉存量过大,进入4月份,面粉加工企业纷纷限产,甚至停产,导致小麦需求降低,抑制了国内小麦价格。 综上所述,当前国内小麦市场供求状况较为宽松,只要后期小麦生长正常,接新前国内小麦市场行情将在目前价位水平保持弱势盘整,居于笔者在去年底的提出的合理价区内,上涨的可能性较小。但从长期来看,小麦仍处于上升通道,此次下跌应视为上涨过程中的一次回调。 首先,国内小麦供求格局正在发生转变 由于我国小麦连年减产,而消费呈小幅增长态势,我国小麦连年产不足需,2003年小麦产量仍无法满足当年需求,第4年动用小麦库存,四年累计消耗库存6071万吨。尽管当前我国小麦供大于求的状况仍未彻底改变,但我们应当看到我国小麦库存的一些问题:首先,我国小麦库存主要集中在主产区储备库,销区、加工企业、粮店及家庭存量极少,加之运输不便,在紧急调配时肯定有一个周期;其次,或多或少存在库存账实不符问题。尽管迄今为止我国冬小麦长势较好,但即使今年产量与去年持平,8000多万吨的产量与1亿吨出头的消费量仍然有相当大的缺口,这个缺口单单依靠进口是无法满足的,这也就意味着将继续动用库存。随着库存的逐步消耗,我国小麦市场供求格局也在逐步改变。 其次,利用进口补充缺口是一把双刃剑 由于我国小麦连年减产,而需求呈稳中略增态势,导致库存不断降低,2004年小麦仍将是当年产不足需的局面。从历史上来看,遇到较大供求缺口时,我国都是采取大量进口的办法解决。90年代,我国小麦市场出现了两次供需缺口,一次是1990-1992年,年平均缺口500多万吨,而年均进口量则达1000多万吨;另一次是1994-1995年,年平均缺口也是500多万吨,而年均进口量则达1100多万吨。 从上述数据可以看出,进口量都是缺口的两倍,但从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在目前当年产不足需1500-2000万吨的情况下,继续采取加倍进口的策略是不现实的。 世界小麦每年贸易量约为1亿吨左右,我国小麦进口比例最高时达10%以上,因此,我国小麦进口量必然影响国际市场小麦价格,且具有正相关关系。我国小麦进口量较大的时期主要集中在80年代初期和末期,以及90年代中期以前;进口量较小的时期集中于80年代中期和1997年以后。1987-1989年,我国进口量连续三年超过1300万吨,引发世界小麦价格大幅上涨,如美国墨西哥湾小麦离岸价在171美元/吨左右,1997年以后我国小麦出现大幅降低,国际市场小麦价格随之下跌,1999年我国小麦进口仅45万吨,美国墨西哥湾小麦离岸价跌至121美元/吨左右。这说明,由于中国的大国效应,导致其价格和进出口贸易状况将直接影响国际市场行情,如果我国大规模进口小麦,势必大幅度提升国际市场小麦价格,进而拉动国内小麦市场行情。因此,目前利用进口来补充缺口对小麦市场无疑是一把双刃剑,国家对进口数量和进度的适当调控是不可避免的,也是必须的。 第三,放开粮食购销市场,多渠道介入,势必增强收购环节的竞争性 今年我国将全面放开粮食购销市场,加之小麦市场供求关系正在发生转变,在新麦上市后,由于收购渠道的多元化,势必引发收购环节的激烈竞争。在去年粮价大幅上涨过程中,许多粮商获取了极大利润,这将大大提高其今年收购的积极性。国有主渠道的力量是否足够大,主要取决于农发行贷款是否足额、及时到位。从目前的状况来看,在今年这个过渡时期,还将继续发挥国有主渠道的作用,各地已经出台了部分措施,对国有粮食企业收购继续提供贷款支持。河南省农发行还将为信誉良好的面粉加工企业提供部分资金支持。因此,在今年小麦收购中,各个渠道都会想方设法抓粮源,收购价格必然将高开高走,如果产量与去年相近,预计今年新小麦的开秤价在0.70-0.75元/500克之间。 第四,宏观政策支持粮食价格稳步上涨 由于粮价长期低迷,农民种粮积极性大大降低,加之种植业结构调整,耕地面积和粮食产量逐年下降,粮食库存连年减少,粮食安全问题成为业界的关注焦点,恢复粮食生产能力已成为但当前热点话题。今年从迈过五道槛养猪增效益 门槛之一:规模饲养   养猪业利润率较低、周期长,只有形成规模,才能取得较高的经济效益。这就要求每个养猪专业户都要具备一定的饲养规模,而且其周围还要形成养猪专业村、养猪专业乡和生猪专业市场。一项调查显示,在品种和饲养方式一样的情况下,养猪业比较发达的地区,生猪价格要比养猪无规模的地区高0.5~0.8元/公斤,每头生猪可多获利50元。   发展规模化养猪,必须要使一部分农民养猪而另一部分农民不养猪,也就是说,养猪农民的数量要大大减少。近20年来,发达国家的养猪业也普遍经历了这一过程。日本的养猪户1981年为12.67万户,1991年为3.6万户,减少了71.6%,而每户平均养猪数由79.3头增至314.9头,增长了297.1%,养猪总数由1006.5万头增至1135.5万头。    门槛之二:绿色猪肉   目前,我国的养猪生产已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20世纪90年代以前,我国年人均猪肉占有量在20公斤以下,总量供应不足,这是第一阶段。从1991年到1999年,我国猪肉总产量从2280万吨迅速增加到4005万吨,年人均猪肉占有量增加到30公斤左右,猪肉的供求矛盾基本解决,部分大、中城市出现猪肉相对过剩,这是第二阶段。猪肉供应虽然在数量上基本达到了,但在质量上仍有许多问题,特别是加入WTO后,我国的猪肉要想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必须按照国际标准要求生产“绿色猪肉”,这就是目前所处的第三阶段。   “绿色猪肉”的基本概念有两个:一是指猪肉的品质要好,特别是肉的颜色、肌肉脂肪的含量、嫩度、系水力、肌纤维的粗细等要好;二是指猪肉中有毒有害物质的残留要降到一定限度。它已不是指传统意义上的注水肉、病猪肉、死猪肉等,它把猪肉生产的质量提高到了一个更高的层次。   门槛之三:品种改良   今后,猪肉生产的发展方向是稳定数量、提高质量、增加效益。目前,欧盟市场要求生猪的瘦肉率在65%左右,而我国生猪的瘦肉率只有50%。因此,加快品种改良迫在眉睫。   现代科学技术证明,影响猪肉品质的一个重要因素是遗传。优良品种猪主要是生长快、饲料报酬率和瘦肉率高,能更好地适应大、中城市对猪肉低脂肪、高蛋白质的要求。目前,三元杂交猪和配套系瘦肉型猪优势明显,三元杂交猪的收购价比二元猪每公斤高出0.6~1元。也就是说,农民养一头三元猪比养一头二元猪可多获利80~160元。   门槛之四:科学饲养   我国虽然已是猪肉生产大国,但在养猪效益的主要指标方面和发达国家差距仍不小:一是出栏率偏低。目前,我国的生猪出栏率只有120%,而发达国家的生猪出栏率则在140%~150%。二是年初存栏一头猪,当年可以收回的猪肉重量偏低。欧盟和美国为144公斤,日本为129.5公斤,韩国为140公斤,而我国是97公斤,仅比东欧87公斤和俄罗斯92公斤略多。   要提高养猪效益,科学饲养是个不可或缺的环节。科学饲养的内容主要有:首先,要采用全价配合饲料。全价配合饲料能达到能量、蛋白质以及各种氨基酸的平衡,能更全面地补充微量元素、维生素、矿物质,从而更好地提高猪的生长潜能。其次,要掌握母猪和商品猪不同生长阶段对饲料的不同要求。很多养猪户不重视这一点,造成母猪产仔数低、商品猪饲料报酬率低。再次,要用干料或湿拌料饲喂,并让猪多饮水,改变传统的“稀汤灌大肚”的饲喂方式,从而更好地改变猪的体形,以求卖得比较高的价格。   门槛之五:标准化   加入WTO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其实质是质量与价格的竞争。我国的猪肉价格虽然只有国际市场价格的50%,但猪肉质量不高,不仅不符合出口要求,而且加工转化能力也低。为了提高猪肉产品的质量,必须学习国外经验,进行标准化生产。   所谓标准化,首先是要建立一套完整的标准体系,贯穿于饲料生产、养猪生产、加工、流通的所有过程,从饲料厂、养猪场、肉类加工厂、销售商一直到普通老百姓的餐桌,每个环节都要有食品安全的质量保证标准。对饲料、添加剂等必须进行严格的检测,保证其在猪肉中的残留符合安全标准。其次是要有一套完备的推行产品标准化的保障体系,建立一个强大的监督体系。再次是要实行“档案农业”,对原料、饲料、预混料、添加剂和饲养过程等都有准确的记录,建立一套完整的档案。一旦发现不安全因素,要以最快的速度解决问题。
看最新生猪行情 随时随地看养猪新闻 上手机版广东养猪网 wap.gdswine.com
顶一下
(4)
 
100%
踩一下
(0)
 
0%
关闭窗口】 【顶部】 【收藏】 【挑错】【网友评论】 【此文分享至微博
查看所有评论 最新评论
 
发表评论
face6 face4 face3 face5 face2 face1 face7
验证码:  点击更换验证图片

推荐专家


  • 章亭洲
  • 章亭洲,浙江科峰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 。1965年1[详细]


  • 谯仕彦
  •   中国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动物营养系副主任 教授 博[详细]


  • 赵茹茜
  •   1984年毕业于南京大学生物系,1993年毕业于南[详细]